宁夏视障大学新生苏树楷:五线谱上奏响光明未来
苏树楷进行二胡表演。
9月,各高校陆续开学。今年成功被武汉音乐学院录取的视障大学生苏树楷踏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师长的帮助与教诲、社会各界的助力,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近日,在固原家中准备行装的苏树楷对记者说。
2004年7月,乌鲁木齐的夏夜,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家人为他取名苏树楷,希望他能成为家族中的楷模。然而,这个眼底发育不全的男孩,从出生起就活在一片朦胧之中。家人发现他眼部异常后送医院就诊,因先天性眼底发育不全,视力仅存0.01。苏树楷没有沉沦,而是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向前,实现了一场令人动容的人生逆袭。
用盲文打开新世界
苏树楷家中有很多盲文书,他熟练地在书架中摸索,打开其中的一本,轻抚页面,指尖在密密麻麻的凸点间快速移动,“我摸到的每个凸点都是爱的密码,不仅教会我知识,更让我懂得障碍不在眼睛,而在不敢突破的心。”来到宁夏后,苏树楷上了特殊教育学校,接触到了盲文,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5岁时,苏树楷随家人回到固原。“那时候我总听身边的小朋友说他们要去学校,就很羡慕。等他们回来后我会让小朋友们把课本上的内容念给我听。虽然看不见,但我能把听到的内容都记下来。”苏树楷回忆道。尽管初入普通幼儿园与学前班困难重重——既看不清黑板,也无法执笔写字,他却以惊人的记忆力将《弟子规》和古诗铭刻于心。
学前班毕业时,同龄人纷纷踏上求学路,苏树楷却一度陷入迷茫。2013年,在父亲友人的奔波联系下,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向他敞开了怀抱。“还记得第一次触摸盲文纸的感觉,那些小凸点就像是打开新世界的密码。”苏树楷说,“班主任马蓉是语文老师,耐心地教我认盲文,往往搞懂一个知识点,要花费好几个小时,即使这样,我内心也很快乐。”他也慢慢明白,盲人也可以通过双手认知世界、改变自己。
寻二胡声中的生命共鸣
在特教学校学习过程中,苏树楷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11岁那年,他与二胡结缘,师从特教学校老师杨婧玉。“杨老师和我一样是视障者,她完全理解我的感受和需求。”苏树楷告诉记者。杨婧玉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表演(二胡)专业,她利用下午放学时段或晚自习为苏树楷教授二胡。“老师义务教我,兢兢业业,在琴房里陪我练琴,与我畅谈梦想。”
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苏树楷第一次摸到了二胡的琴弦。当他尝试着用丝弦拉出高低不一的音调时,他发现这种乐器能很好地表达他的情绪。
2017年,苏树楷在音乐考级时结识了银川市实验中学的二胡老师卢海明,并改变了他的艺术道路。“那天考级,我听到一个孩子的二胡声很有灵气,虽然技巧生涩,但音色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卢海明回忆。得知苏树楷是视障学生后,当即决定免费为他授课。
学习二胡对视力正常的人已属不易,对视力受限的苏树楷更是巨大的挑战。他无法看清老师运弓按弦的手法,只能靠触摸感知动作,再转化为肌肉记忆。“卢老师让我触摸他的手臂、手腕,感受每个动作的发力方式。”苏树楷向记者演示着如何通过触觉学习二胡技巧,“一个简单的运弓动作,我需要反复触摸老师的手上百次,才能在脑海中形成肌肉记忆。”
从最初的“锯木头”般刺耳之音,再到运弓平稳、音色通透、演奏流畅,他花费了整整4年时间。2018年夏天,卢海明赠予苏树楷一把价值万元的二胡,“这把琴至今陪伴着我,它承载着老师沉甸甸的期望。”
在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苏树楷开始活跃于各类艺术舞台,先后斩获第16届百花奖全国艺术特长生大赛宁夏赛区金奖、第10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全国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当我在舞台上演奏二胡《赛马》时,全场掌声雷动的那一刻,我知道音乐就是我的眼睛。”苏树楷的声音里带着颤音。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毅然放弃了两所艺校的保送资格,决定参加普通高考。
40天逆袭的奇迹
高考前的三模,苏树楷的文化课总成绩只考到290多分;临近高考仅剩40天,面对复习进度滞后和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双重压力,苏树楷一度失去信心。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可能要辜负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了。”苏树楷对记者坦言,英语是他最大的短板,150分的试卷只能考50多分。随着高考临近,一直关注他的固原智能教育创业者王莉霞给他推荐了一个英语学习平台。同时他的英语老师陈丽君也对他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
“那20天是我人生中最刻苦的阶段。”苏树楷说,他先用10天将小学和初中的所有单词全部背了下来,又利用10天将高考3500个基础词和600多个超纲单词也相继记了下来。
记者看到了苏树楷使用的特殊学习资料——厚厚的盲文笔记摞起来有半人高,每一页上都布满密密麻麻的凸点。“这些笔记记录着无数个清晨和深夜。”苏树楷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经常学习到凌晨,手指因为长时间触摸盲文而被磨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苏树楷高考英语成绩提高47分,文化课总成绩超出宁夏艺术类(音乐)文史本科线150分,成功叩开武汉音乐学院大门,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这些年的经历,从看不清黑板的学前班,到摸着盲文纸认字的特教学校,再到把二胡拉得有模有样,每一步都像在黑夜里摸路前行。”苏树楷对记者说,“但我特别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就像路灯,一点点照亮我前行的路。”
临别时,苏树楷为记者演奏了一曲《二泉映月》。琴声如泣如诉,却又充满希望。那把珍贵的二胡,将继续在他指间诉说梦想——当世界无法以视觉馈赠色彩,他选择用音符在无光的疆域里,开辟出更辽阔的舞台。
记者从自治区残联了解到,近年来,宁夏汇聚多方力量,不断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帮助更多的残疾考生圆梦大学——在2025年全国单招单考中,宁夏参加考试学生32人(听障),现已被高校录取21人(其中1人视障);在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中,宁夏参加考试学生3人(视障),全部上了历史组艺术类本科录取分数线。(记者 束 蓉 孙振星 文/图)